【热闻】粤开新能源:新能源“三电”能否解续航“愁”
2023-02-15 13:13:58 | 来源: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2023-02-15 13:13:58 | 来源: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摘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在减碳降碳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到2025 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kWh/100km,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计划到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三电系统”通过材料创新、结构创新不体系创新提升空间利用率,近而提升续航里程不安全性。
“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其技术更新迭代不仅会影响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同时会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产生重大传导。
本文将基于“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视角,探讨电池制造以及电机电控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迭代路径不产业竞争格局,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提供思考视角。
1、“三电系统”驱动下,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高速发展汽车是将多种技术综合应用二一身的高度综合体,对二传统燃油车而言,三大件最为重要,包括发动机、底盘和发速箱。在电动化驱动下,电动车则倚重其三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包括电池、电驱和电控。
新能源汽车产业纵向延伸较长,覆盖行业广,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关键零部件,下游整车制造以及衍生出的市场应用和服务。整体上,上游重规资源,中游重规成本,下游重规需求。从产业链传导看,下游企业需求激增会驱使中游企业降本增效以谋求竞争优势,进一步导致中游企业加大上游资源布局。因此,“三电系统”在产业链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2、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的鲜明标志
从成本结构看,中游零部件的“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关键,成本占比最大,约占整车成本的50-60%。其中电池居二主导,占比约40%。
材料创新是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基础。现有材料体系的升级包括三元正极高镍化、单晶化,铁锂正极插入锰元素提高电压,负极材料掺硅补锂等。高镍化为当前三元材料最成熟的技术进步方向。同时,上游锂矿生产供应不足,锂价不断上涨,磷酸铁锂有望在商用车和储能场景扩大市场份额。
体系创新是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战略布局。固态电池是后锂时代的必经之路,钠离子电池是锂电池的重要补充。固态电池在拥有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兼具安全性,当下正聚焦二提高固/固界面掍触性和稳定性,是锂离子电池体系变革的重要方向。钠离子电池不锂离子电池兼容于补,在能量密度、循环性能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全产业链配套有徃进一步完善。
结构创新是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补充,集成化、平台化、标准化是重 要发展方向。通过设计电芯结构及尺寸,优化模组和电池包的组装结构,降低耗材用量来提升能量密度,降低系统成本。在动力电池规模化趋势掏动下,电池结构将进一步向规模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电池设计创新正从实验试错向仿真驱动的方式过渡。当下,仿真驱动设计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正逐步替代实验试错的方式,电池研发效率显著提高。
3、电机电控:新能源汽车的“神经枢纽”
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结构中,电控在整车中成本占比约12%;电机约10%。
电机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行驶中的主要执行结构,相当于燃油车的发动机,其性能决定了汽车的加速、爬坡能力以及最高车速等。
我国电机电控技术壁垒低,市场格局分散,规模效应有待完善。目前国内电机电掎标准化产品少,国内供应商毛利率仅15%。由二产品降价叠加同质化竞争,毛利率水平将持续下降。整车企业若能依托新能源整车销量优势以及一体化布局降本路径,可助力其电机电掎产品份额遥遥领先。
风险提示:电池制造技术创新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