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专题报告:哪些银行存在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风险?
2023-01-03 20:24:01 | 来源: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2023-01-03 20:24:01 | 来源: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基本内容
2021 年以来多家银行未赎回二级资本债,引起市场关注。截至目前,银行未赎回债券的情况如何?未行使赎回权的原因何在?未来哪些银行或存在不行使赎回权的风险?本文对此作出分析,谨供各位投资者参考。
(一)银行未赎回现状:以农商行为主,主体评级多为AA 级及以下截至2022 年末,未赎回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共52 只,涉及44 家银行。2021 年起银行二级资本债到期未赎回的现象明显增加,2022 年未赎回债券规模超110 亿元,未赎回债券数量达到24 只。从主体评级来看,未行使赎回权的银行信用资质欠佳,主体评级多为AA 级及以下。从银行类型来看,未行使赎回权的银行全部为中小银行,以农商行为主。从省份分布来看,截至2022 年末全国共有13 个省份直辖市的银行出现过不行使赎回权的行为,其中辽宁、天津和山东的未赎回债券规模较大,山东、辽宁和安徽位列未赎回债券数量前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银行未赎回原因:再融资难度大,资本充足率较低银行选择暂不赎回债券,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债券新发成本较高、盈利能力恶化等因素,银行再融资难度较大,较难发行资本补充工具;(2)银行资本充足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银行在赎回前资本充足率已低于监管要求,行使赎回权后资本水平或将进一步恶化。
部分未行使赎回权的银行曾取消或推迟发行债券,盈利能力普遍较弱,收入不具备可持续性。取消或推迟发行债券的情况可以直接反映银行再融资的难度。在全部未行使赎回权的银行中,半数银行曾取消或推迟发行债券。此外银行盈利能力下滑也会对再融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净利润和营业收入来看,43 家未行使赎回权的银行(剔除2021年4 月重组设立的山西银行)中有25 家赎回期前净利润增速为负,有22 家赎回期前营业收入负增长。
未行使赎回权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贷款率较高。为避免赎回后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可能考虑暂不赎回二级资本债。对比来看,未行使赎回权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在赎回期前平均资本充足率低于全国均值,分别超过监管要求(10.5%)2.5%和1.5%,其中有5 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赎回期前就已低于监管要求;未行使赎回权的城商行和农商行赎回期前平均不良贷款率高于全国均值,距监管标准(5%)分别有2.9%和1.1%的剩余空间,除不良率外,投资者仍需关注银行贷款中关注类贷款、重组类贷款比率,还原银行真实贷款质量情况。
(三)未来银行或存在不行使赎回权的风险:构建量化打分模型2023 年银行二级资本债赎回压力总体可控,2024 年不赎回风险或将加大。2023 年银行二级资本债待赎回规模为4007 亿元,待赎回二级资本债的银行大多为AAA 级,城、农商行待赎回规模占比较小。2024 年起银行永续债到期赎回压力开始显现,银行不行使赎回权的风险或将有所加大。我们选取了目前有存量二级资本债的281 家银行为样本,通过量化打分模型,认为30 家中小银行或存在不行使赎回权的风险。
重点关注弱资质银行尤其是已出现过未赎回行为的银行。不行使赎回权风险较大的银行大多信用资质较弱,主体评级以AA-级及以下为主。同时30 家银行中有9 家银行已出现过未赎回行为,未来需重点关注到期二永债不赎回风险。
关注评级较高的银行因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标准、二级市场估值较高而不行使赎回权的风险。个别银行虽然评级较高,但不良率、资本充足率离监管线较为接近,且二级市场估值较高,存在因续发难度较大而选择暂不赎回的风险。
警惕中小银行合并重组后二永债不赎回风险。部分区域中小银行或通过合并重组方式化解风险,需关注重组后二永债不赎回风险。如晋城银行合并重组设立山西银行后,2022 年4 月“17 晋城银行二级”到期未赎回。
风险提示
监管政策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模型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