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新视野】大金融信用观察之三:从瑞信事件看国内银行资本补充工具

    2023-03-23 11:35:22  |  来源: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资料图】

    报告摘要:

    北京时间3 月20 日,瑞银以30 亿瑞郎收购瑞信,瑞士央行同意向瑞信提供最多1000 亿瑞士法郎流动性援助。此外,瑞士政府宣布,瑞信名义价值160 亿瑞郎(约合172 亿美元)的其他一级资本(AT1)债券被完全减记,引发市场热议。一方面此次减记是AT1 债券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减记事件,另一方面AT1 债券持有者面临本息全额减记的损失,而股权持有人仍能得到30 亿瑞郎的对价,似乎与《巴塞尔协议Ⅲ》中的清偿顺序相违背。

    从国内实际情况看,除了增资和留存利润等内源性资本补充,我国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可转债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发行优先股和银行永续债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发行二级资本债来补充二级资本。此外,随着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越来越大,地方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的方式也逐渐普遍。

    综合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清偿顺序为“存款人>一般债权人>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优先股>普通股”,吸收损失的顺序为“普通股>优先股>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一般债权人>存款人”。可转债相对特殊,在未转股前,其表现形式为一般债权,清偿顺序相对靠前,转股后清偿顺序与普通股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政策也并没有针对瑞信类似事件有明确的规定,不过,国内《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修订)》中对于包含减记条款的资本工具,明确“若对因减记导致的资本工具投资者损失进行补偿,应在公共部门注资前采取普通股的形式立即支付。”为永续债持有人保全了明确的补偿路径。

    本次瑞信AT1 债券全额减记事件对国内银行资本债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即使对于低等级的中小银行永续债,其信用利差也并未出现走扩,反而收窄幅度较大。不过,随着瑞信事件之后,国内外市场重新对AT1债券进行定价,未来可能导致银行之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

    展望未来,不管在瑞信事件还是资本管理新规(详见《银行资本管理新规,如何影响债市?》)等政策下,中小银行之间的分化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在后续的投资策略上,我们仍然建议以大行为主。在久期选择上,目前短久期大行资本债信用利差相对来说压缩空间较小,但票息尚可;此外,可以适当拉长久期在3 年左右,相对配置价值仍比较高。

    核心假设风险。商业银行相关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商业银行风险事件超预期。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