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债市启明系列:把握信用规律 进行二次抢跑

    2023-03-14 09:15:38  |  来源: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资料图片)

    开年以来,信用板块表现亮眼,得益于去年赎回潮导致的利差反弹。今年1-2月抓住高等级主体被动走阔的机会贡献第一波超额收益,随着3 月市场进入博弈期,基本面和流动性存在分歧,我们建议逆流而上,通过超额利差抓住市场动荡中的二次收益机会。另一个角度,2023 年防风险仍为市场的重要旋律,赚收益易而守收益难,进入债务压力较高的3-4 月后,市场对于风险防控的关注度也愈发之高。我们通过介绍市场常用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提出新周期下风险防控和预测的新思路。

    提前预防风险也是创收的重要方式。资本市场始终在追逐创造超额收益,期望在纷繁的市场中大浪淘金,于是更多的将目光放在寻找超额收益品类之中。但是创收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提前预防风险,防住风险也就是间接创造了收益。信用市场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之中,发生过数次风险外溢事件,无不例外的都引起了市场一定“动荡”,但若可以在风险发生前通过风险识别预防,成功“避开”市场震荡,其创收效益不亚于发现超额收益品类。

    防风险仍为市场的重要旋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防范金融风险有较多的着墨,对于地产板块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对地方政府债务则要“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防风险仍是2023 年的重要旋律,监管加强,一定程度上就是提前预防、抑制风险,在此背景下,信用市场出现大规模的风险外溢可能性较低。

    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可以计算风险损失,从而进行风险预测。部分信用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对投资者权益造成影响,对信用市场整体也会造成较大冲击,为促进信用市场平稳发展,对信用风险事件的提前预判和管理也变得愈发重要。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可以从违约概率、信用暴露程度和违约损失等角度切入,对风险损失进行量化处理,从而起到事前风险管控的作用,因此量化模型的在风险管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我国境内信用债违约情况明显有所遏制。我国境内信用债市场在2014 年首次出现违约,此后至2017 年前违约规模均相对较小。然而经历了一波民营企业的发行潮后,2018 年民企违约规模明显增加,带动信用债市场违约规模快速攀升,此后又受到永煤事件、地产违约潮等事件的冲击,信用债违约规模始终处于较高规模。2022 年,随着境内地产市场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信用债违约规模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信用风险外溢遵循一定的周期规律,给予市场一定的预防空间。融资环境边际放松容易导致风险积累,2015 年民企融资环境的边际放松,使得民企融资规模接连攀升,而宽松的融资环境也积累了风险,此后违约规模明显抬升。行业景气度下滑往往会促发风险外溢,2012-2015 年煤炭价格处于下降区间,使得部分煤企经营状况受到较大影响,煤炭行业风险有所外溢。政策的松紧变化也是风险前瞻观测指标,地产政策收紧后,行业景气度开始下滑,地产板块风险才逐步释放,地产板块也迎来一波违约潮。

    新周期下风险防范需要量化预测与人工判断相结合。量化模型一定程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但部分指标无法进行量化,使得模型精确度受限,完全依赖模型会则对部分风险角度有所疏忽,而人工判断的介入一定程度可以弥补漏洞,因此量化模型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进行风险防范,两者应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特点。

    风险因素:信用违约风险频发;政策调控超预期;基本面回暖不及预期等。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