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美国可控核聚变实验首次实现净能量增益
2022-12-15 08:23:42 | 来源: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2022-12-15 08:23:42 | 来源: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行业近况
(资料图片)
2022 年12 月13 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在本月一次可控核聚变实验中通过2.05MJ的能量输入获得了3.15MJ的能量输出,首次实现净能量增益。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可控核聚变在理论上具备了落地的可行性,是核聚变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评论
核聚变因其资源丰富、绿色环保,被视为未来可推广的清洁能源。核聚变指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新的较重原子核。在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能量,太阳等恒星内部就是通过持续的核聚变反应对外释放能量。1)资源丰富。实验室中一般通过中子撞击锂产生氦与氚,大量氘和氚之间碰撞形成核聚变反应。全球锂资源储量丰富,氘元素可从海水中提取,反应所需原材料资源丰富。2)绿色环保。与核裂变反应不同,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放射性核废料、有害气体,因此也被认为是未来可推广的清洁能源。
本次实验的里程碑意义在于论证了核聚变供能的可行性。常见的可控核聚变约束方式包括磁约束(如ITER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计划)、惯性约束(如NIL国家点火设施)。本次美国实验室即采用惯性约束方式,通过激光照射点燃核聚变燃料。受限于核聚变反应控制难度较大,燃料的燃烧效率较低,此前输出能量从未超过输入能量。我们认为,本次实验的里程碑意义在于首次实现了净能量增益(即输出能量超过输入能量),虽尚不具备商业化落地的条件,但论证了核聚变供能的可行性,是核聚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核聚变研究处于国际领先位置。根据IAEA数据,按核聚变装置数量排名,中国位列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俄罗斯。我国核聚变研究起步于20 世纪60 年代,已建成J-NEXT(华中科技大学)、HL-2M(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EAST(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核聚变装置,并与另外6 个经济体合作建造ITER。其中,EAST于2021 年实现1,056 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2022 年10 月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MA,我国核聚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核聚变实验涉及反应堆装置、关键材料(等离子体材料、新型结构材料等)、关键器件(如激光器、偏滤器等),对性能要求较为严苛。
我们认为,核聚变领域的积极进展有望加速各国的技术追赶,对上游设备与器件存在潜在增量需求,相关环节头部厂商有望受益。
估值与建议
建议关注炬光科技(向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供应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西部超导(超导产品,中金机械组覆盖)、东方电气(包层屏蔽模块,中金电新组覆盖)等。维持各公司目标价、估值、评级不变。
风险
核聚变研究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