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热讯:固定收益点评:赎回压力再审视
2022-12-07 20:16:35 | 来源:新浪财经 | 编辑: |
2022-12-07 20:16:35 | 来源:新浪财经 | 编辑: |
近期债市再度连续下跌,而信用债、二永债跌幅相对明显。债市在经历了11月中加速大幅下跌之后,平稳了一周多时间,近期再度开始下跌。而赎回是这两轮相近市场调整主要压力来源,那么这两轮赎回有何异同,又预示着市场未来如何发展,进一步的调整压力如何呢?
从机构来看,本轮赎回压力主要在银行理财,这与上一轮公募为主,理财、券商资管全面承压不同。本轮减持主要来自理财,12 月1 日至6 日四个交易日,理财合计减持现券1059 亿元,减持速度相较于上一轮并未放缓。而公募基金在本轮却在大部分时间在增持,这与上一轮公募基金单日减持量最高达到近千亿不同。虽然12 月6 日公募减持315 亿元,但主要减持利率债,持续性有待继续观察。
(资料图片)
本轮理财减持主要对象是信用债和银行二永债,而上一轮公募赎回过程中利率债和信用债都有较大幅度减持。本周减持主体是理财,而理财主要减持对象则是信用债和银行二永债。月初以来银行理财减持信用债456 亿元,日均在百亿元以上,净减持以二永为主的“其他”508 亿元,日均127 亿元。相对于上一轮公募主导的减持,本轮在券种上更为集中。
既然理财是本轮债市赎回压力主体,那么就有必要从理财角度来分析未来的赎回压力。观察理财赎回压力需要结合其开放期分布情况。到今年年中,开放期在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规模占比在20%以上,开放期在6-12 个月的占比在15%-20%,开放期在3-6 个月的在10%以上。而开放期在1 个月以内的占比在30%左右。相对来说,开放期比较长的,特别是在1 年以上的产品,到期压力赎回压力相对有限,而相对来说,压力比较大的是开放期在1 个月以内,特别是配置信用债比例相对比较高的T+N 产品。
而从目前已经减持的规模和2、3 季度理财增持债券规模相比较来看,理财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减持,特别是主要包含二永债的其它项,减持规模已经达到二三季度增持规模的80%以上,因而无需过度悲观。今年二三季度理财合计净增持现券1.8 万亿,其中包含二永的其他类1646 亿元。而11 月14 日以来,理财的连续减持,已经减持掉其中的相当一部分。11 月14 日以来理财净减持的利率债、存单和信用债占二三季度净增持比例均在20%左右,而二永债则已经达到86.5%,也就是说,二三季度增持的二永债里其实大部分已经得到减持。按照中债登披露的去年2 月二级资本工具的托管结构,理财产品持有占比25%,如果按此比例估算,在存续5.2 万亿的银行二永债中,理财持有1.3 万亿。近期抛售规模已经超过了十分之一。结合对理财开放期分布的考虑,理财继续加速卖出必要性有限。
市场不仅存在加速机制,也存在自稳定机制,利率上升提升二永债配置价值,公募等机构持续增配产生稳定市场作用。当前二永债利差已经上升至高位,这会增加配置吸引力,吸引市场机构增加配置。截至12 月6 日银行二级资本债5 年期收益率达到3.70%,与国开利差达到78BP,已经上行至65%的历史分位,接近去年10 月份和今年4 月的利差位置。这会增加公募基金和银行自营的配置吸引力。而赎回资金并未流出债市,散户赎回理财的资金可能一部分回流银行表内,形成银行存款。银行在贷款投放不足的情况下会通过回购等方式给到其他机构,也可能会增加债券投资,因此最终依然流入了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随着二永债利差的上升,公募、银行表内等都可能加大配置,产生稳定市场作用。从现券数据来看,自11 月21 日以来公募基金累计增持“其他”566 亿元。
银行二级资本债供给显著收缩,不仅改善供需情况,还会影响银行资本补充和信贷投放,进而影响央行维护市场的意愿。周度发行来看,近四周(11月14 日至12 月7 日)仅仅发行21.3 亿元,净偿还达到684 亿元。这不仅改善供需,另外也会影响银行资本补充以及信贷投放,进而导致央行维护市场意愿上升。近日央行开展50 亿元CBS 操作,表明了央行推动银行补充资本的意愿。
无需过度悲观,继续调整空间有限,调整出的机会或在明年年初开始兑现。
当前二级资本债利差所处分位已处相对高位,银行理财减持债券规模也接近二三季度增持现券规模的五分之一,而且资金尚未完全流出债券,随着利差上升,二永债的配置吸引力增加,继续调整空间有限,因此无需过度悲观。
但考虑到12 月市场可能面临较多的冲击,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磅会议预计将继续以稳增长为主,可能对债市继续形成压力;另一方面,年末资金面依然存在压力,特别是今年财政缺口较大,年末突击花钱下降,将导致财政存款减少幅度低于往年,对资金面冲击更为明显。因而12 月债市不排除继续波动甚至小幅调整的可能。相对来说,明年年初开始,债市配置机遇将更好,一方面,财政支出再度发力,资金压力将缓解;另一方面,4季度疲弱的经济数据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再度宽松,届时不排除降息的可能。因此,调整出的机会或在明年年初开始兑现。
风险提示:赎回压力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