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A股策略专题报告:迈过市场底 收获金秋

    2023-09-08 14:31:39  |  来源: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资料图)

    回顾:22 年12 月以来持续推荐围绕上证50 的国企改革方向,中字头央企指数今年累计涨幅13%。6.29 至今《布局中报三条线索》《关注中报业绩方向》《中报景气三条线索》持续看好数字经济的运营商、新能源、可选消费的汽车/家电,7 月大幅领跑市场。

    政策组合拳推动行情迈过市场底。上周地产和资本市场多项政策出台且超市场预期,同时压制行情的美债利率也在下行。行情随即迈过市场底,快速修复向上。往后看,行情大概率为运动战、向上磨。配置角度看,节奏上大概率为蓝筹搭台、成长表现。具体板块看,1)蓝筹搭台,关注大金融(券商、保险、地产)、PPI 预期触底(聚氨酯、农化、钢铁)、中美地产链共振(建材、家居);2)成长表现,关注出口受益高端制造(电动车、船舶、机器人等)、供给创新的TMT(数据要素、算力、金融软件、华为产业链)。

    政策全面发力,地产和资本市场迎来政策组合拳。

    (一)地产消费端政策密集出台。①上周五,“认房不认贷”政策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本周以来北上广深全面跟进,且未划分区块;重庆、武汉、厦门等新一线城市也在跟进。②本周四,调整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个人贷款首付政策下限为20、30%、调整二套住房商业个人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为对应LPR+20BP。同时存量首套房贷允许协商或用新利率置换。各大银行已官宣响应。本轮地产政策出台,无论是政策力度还是各地响应情况,都超市场预期。

    (二)活跃资本市场、稳定股市资金供需重磅政策落地。①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为2008 年后首次下调印花税费;②融资买入保证金从100%降至80%,对应可融资上限提升25%;③调整股市IPO&再融资,包括大额再融资预沟通机制,破发、破净、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投资比例偏高企业再融资间隔和规模限制(地产获得部分豁免)。④限制部分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二级市场减持,主要包括破发、破净、近三年未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低于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企业。印花税和融资买入保证金比例下调有望吸引新资金入市、提高市场活跃度。本周全A 上涨3.2%,前三日交易额均值超万亿元。IPO&再融资节奏平衡和减持限制将降低资金抽离。之前因减持问题行情承压的科创板,本轮50+%企业减持受限,本周市场情绪随即恢复,科创50/100 上涨7.4/7.2%。

    地产重磅政策出台后,后续房市和股市如何演变?回顾14 年930 和15 年330 经验:1)政策何时起效?930、330 后大约2 周后,地产销售景气已有反映,上行趋势超近2 年同期; 1.5-2 月后,地产销售景气趋势明确,中枢整体超近2 年同期。2)房市何时反映到地产股?地产政策2-4 周的数据首轮验证期,和地产政策2-3 月的数据趋势明确后,地产表现相对突出。3)其他板块如何表现,节奏如何?930 后政策影响更大(包括11 月降息),金融明确受益领跑;330 次轮政策出台,市场更偏向交易景气,家电、建材等后周期领先金融地产。另外随着景气趋势明确,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下成长也开始领跑,330时高风险偏好的杠杆资金快速涌入市场推升成长行情。

    引发全球市场调整的美债利率飙升已经渐入尾声。上周Jackson hole 年会中鲍威尔虽然认为通胀仍然较高,但对加息表态仍然谨慎,表示会基于数据决策。而上周以来的多项经济数据验证景气回落:8 月Markit PMI 和ADP 就业、Q2GDP 不及预期;8 月非农新增18.7 万人虽略高于预期,但6、7 月数据下调11 万人。市场对加息担忧有所缓解,10 年美债回落16BP,本周标普和纳指分别上涨2.5%、3.3%。对应A 股,历史上美债利率企稳大约领先市场底1 周。

    配置层面,运动战、向上磨,蓝筹搭台、成长表现。“高盈利成长+低估值蓝筹”的哑铃策略,在经济&市场回落、上行初期均表现优异,“进可攻、退可守”,值得继续关注。具体板块看,蓝筹方面:1)大金融,经济&行情起底期,券商、保险、地产多为排头兵。 2)PPI 预期触底,聚氨酯、农化、钢铁弹性突出。3)国内地产政策催化+美国建材家居库存去化充分,关注装修建材、家居用品。成长方面:静待风险偏好修复+产业催化的中长线机会,1)高端制造,全球产业周期触底回升,电动车、船舶、机器人等高端制造出口受益。2)数字经济,AI 浪潮、5G 渗透等带动运营商&电子、软件业务量,重点关注数据要素、算力、金融软件、华为产业链。

    风险提示:联储加息超预期、海外金融风险超预期、历史经验失效等。

    关键词:

    上一篇:汽车行业:乘用车海外(出口)系列一:如何建立乘用车海外(出口)数据跟踪体系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