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美妆行业周报:化妆品线上新规加码 朗姿股份23Q1利润修复 看好线下复苏弹性

    2023-04-09 07:36:19  |  来源: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编辑:  |  

    主要观点


    (相关资料图)

    本周KIKO 发布2022 年业绩公告,拜尔斯道夫、朗姿股份发布23Q1业绩预告。朗姿股份预计23Q1 实现归母净利润3500 万元-5250 万元(22 年同期9.25 万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00 万元-5100 万元(22 年同期74.92 万元)。拜尔斯道夫23Q1 总销售额为24.82 亿欧元,同增12.2%。消费品业务部门销售额20.57 亿欧元,同增14.8%;德莎业务部门销售额为4.25 亿欧元,同增0.9%。23Q1 盈利主要得益于妮维雅业务和Derma 德玛业务。由于23Q1 良好业务表现,公司上调了23 年度业绩预期,预计集团有机销售额增长在中高个位数范围内。KIKO 22 年营收6.71 亿欧元,同增 42%,美国是22 年业绩增长最快的地区,同增55%;抵消中国地区疫情影响后,亚洲地区业绩仍同增21%。

    化妆品板块:

    欧莱雅收购伊索,加码中国高端品类布局

    4 月4 日,欧莱雅集团称将以25.2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4 亿元)收购Natura&Co 旗下有机护肤品牌伊索(Aesop),此次收购为23 年开年以来行业内最大的品牌收购案,也是欧莱雅集团史上最大金额的收购。

    迎合纯净美妆趋势,十年销售额增长超18 倍。伊索是1987 年创立的澳大利亚有机护肤品牌,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2012 年,巴西美妆巨头Natura&Co收购Aesop的65%股份。2016年,Natura&Co完成对伊索100%股权的收购。Aesop 的产品线涵盖头发护理、身体护理、手部护理、护肤品、香水以及家居用品,旗下产品多主打植萃成分,明星单品有香芹籽密集精华等。产品售价在60-1300 元人民币不等,在全球拥有230 多家商店和90 家百货柜台,员工约2300 名。产品理念主打纯净、无性别的以及极简的包装,在科学验证功效的基础上,选用优质的植物萃取和实验室成分,确保产品绝对安全,迎合纯净美妆流行概念。

    10 年内增长超18 倍,门店扩张提速。22 财年,母公司Natura 集团净收入为363.50 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475 亿),同降9.5%;净亏损28.60 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37 亿),同降372.9%,而Aesop 是Natura 集团中唯一取得增长的品牌,22 年净收入达到27.19 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37 亿),同增4.6%,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25 家商店和9 家百货商店柜台,在所有地区整体实现了超过25%的同比增长,远超预期。2012-2022 年,Aesop 实现了从产品品类、分销渠道到销售总额的大幅跃升,总销售额从2800 万美元增加到5.37 亿美元,增长超18 倍;门店和专柜总数从52 个增加到395 个;覆盖的地域市场从8 个扩大到29 个,在业绩数据及扩张速度都取得了亮眼成绩。

    拓展高端细分市场,加码中国市场布局。近年,欧莱雅在科技、年轻化、数字化、功效领域不断收购和入股新兴品牌,而高档美妆部门的  布局相对较为谨慎。通过收购在高端市场备受认可的伊索,有利于欧莱雅品牌矩阵的完善。22 年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收入为146.38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97 亿元),同增18.6%,高端化妆品部门销售额占比集团收入第一。22 年11 月,Aesop 在上海开设了中国内地第一家实体店,一个月后第二家门店便迅速开业。过去2 年,欧莱雅集团也不断加码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品类布局,21 年9 月,集团旗下华伦天奴彩妆,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2 年8 月,集团旗下法国奢侈院线品牌Carita 凯芮黛进入中国市场;9 月,宣布对中国本土高端香水香氛品牌闻献DOCUMENTS 进行少数股权投资,旗下Lelabo 实验室香水中国内地首店也即将在上海开业。我们认为此次收购有利于集团补齐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品牌矩阵,欧莱雅有望通过收购伊索扩大在该高端细分赛道的市场份额,推动集团整体高端产品线的拓展升级。

    化妆品线上监管新规出台,进入更加严格监管时代2023 年3 月31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公告,明确新规于23 年9 月1 日起施行。之前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均对化妆品网络经营行为作出相关规定,此次发布的《办法》是对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管的新方法、新手段,是首部专门针对化妆品网络经营而出台的法规,推动化妆品网络经营合规化发展。

    各方职责进一步明确,创造科学监管环境。在正式《办法》发布前,国家药监局于22 年8 月发布《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各大电商平台已经在陆续对化妆品的销售、商家自身经营标准以及后续推出的细致化平台规范有所落实,这也使得商家和平台能尽快适应精细化运营和差异化竞争阶段。此次《办法》对各方职责有了进一步明确规定,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一是明确化妆品网络经营的监管对象和监管部门;二是明确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管理责任;三是明确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的法律义务;四是明确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管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化妆品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主体包括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经营化妆品的电子商务经营者。这意味着大到淘宝、京东平台,小到抖音小店等都在监管范围之内。新消费模式下,化妆品线上营销不断加码,《办法》出台有利于建立直播、社群、电商的科学交易环境。

    明确主体责任人,提升产品风控。对于经营主体,《办法》明确平台管理主体责任,要求电商平台经营者设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并且负责建立并实施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的日常检查;另外,要求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在履行化妆品信息披露的义务的同时确保做到全面、真实、准确、清晰、及时披露。国家药监局从源头开始,加大对网络经营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平台经营者规范化经营。对于产品,抽样检验认定为不符合规定的特定批次化妆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经营;对于“禁用原料”、“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儿童化妆品不合规”等几项坚持严厉打击。提高化妆品电商经营者的主动意识和主体意识,有利于落实“以网治网”的管理思路,强化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管。

    电商平台自主监管,推动电商平台进一步合规化发展。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消费者化妆品信息渠道调查中,64.2%的消费者  表示会在电商平台获取信息,但线上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混淆概念、以次充好等问题频频发生,扰乱产业的健康发展,降低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在国家出台线上监管新规前,主流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抖音、快手以及小红书等先后已出台多个平台监管政策,主动走向更规范化的管理,协同化妆品线上监管新政,创造良好、合规的网络经营环境,进一步利好优质国产化妆品企业,加速非合规中小化妆品企业出清。

    医美板块:

    朗姿股份:23Q1 利润端快速修复,看好23 年线下复苏弹性22年利润端承压,23Q1利润端快速修复。22年,公司实现营收38.78亿元,同比+1.19%;归母净利润0.16 亿元,同比-90.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1 亿元,同比-99.40%。23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00 万元-5250 万元(22 年同期9.25 万元),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00 万元-5100 万元(22 年同期74.92 万元)。疫后消费复苏背景下,公司女装业务板块及医美板块业绩均实现快速增长,叠加参股公司韩亚资管前期投资项目实现IPO,23Q1 利润增幅较大,公司利润端实现高增长。

    医美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内生外延布局医美产业。22 年公司医美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4.06 亿元,同比+9.25%,营收占比从18 年的18.01%提升到22 年的36.25%。22 年,公司收购昆明韩辰医美,通过内生增长+外延发展双重驱动,提升医美业务的规模化和行业竞争力水平,加快推动全国医美的战略版图的迈进。公司医美板块已形成“米兰柏羽”、“晶肤医美”、“高一生”及“昆明韩辰”四大品牌,分别专注于不同的医美领域,并已在各自区域市场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分品牌看,22 年“米兰柏羽”、“晶肤医美”、“高一生”及“昆明韩辰”四大品牌营收分别实现7.82、2.94、1.34、1.95 亿元,同比分别+11.3%、+14.7%、-16.5%、+17.1%, 分别占比医美板块业务55.7%、20.9%、9.55%、13.89%。截至22 年末,公司参与设立了共6 支医美基金,总规模达到27.56 亿元,旗下共有30 家美容机构,四大机构数量依次为4、23、2、1 家,米兰柏羽、高一生机构数持平、晶肤医美增加1 家、昆明韩辰为体外医美资产注入,合并报表后增厚公司医美业务营收,随着公司进一步整合和扩大国内优质医美资源,有望持续提升医美业务市场规模及占有率。

    分机构类型看,22 年老机构、次新机构、新设机构分别占医美业务营收65.66%、34.29%、0.05%, 销售净利润率分别为4.99%、-8.59%、-377.69%, 同降8.19pcts、同增12.36pcts、同降361.52pcts,疫情影响线下机构客流减少,老机构营收占比高,利润率下滑对整体业绩形成较大拖累,新设机构未实现正向盈利叠加疫情扰动,下滑比例较大,次新机构净利润显著提升,彰显公司成熟运营体系。随疫情等不利因素减弱,公司持续通过内生+外延发展模式,进一步实现医美机构管控和运营的可复制性,23 年医美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复苏。

    本周板块行情回顾

    本周申万美容护理行业指数较上周下跌0.32%,板块整体跑输上证指数1.99 个百分点;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 指数2.11 个百分点。上证指  数上涨1.67%,沪深300 上涨1.79%,深证成指上涨2.06%,创业板指上涨1.98%。在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美容护理排名第24。本周美容护理各二级行业中,化妆品下跌1.24%,个护用品上涨0.97%。

    投资建议

    出行及服务高频数据显示消费复苏深化,考虑到医美及化妆品行业节日季节性特征、类刚需消费属性、企业自身边际变化、行业趋势及当下估值,我们建议关注:疫后线下消费场景修复,刚需属性较强,伴随行业景气度变化,估值有望抬升的美护龙头企业。

    医美板块看好基本面强韧、天使针进入放量期、拿证壁垒强、产品布局丰富前瞻、估值较低PEG1.3X 左右的医美针剂龙头爱美客;建议关注公司治理优异,医美板块业务增长亮眼,管线布局丰富的华东医药。

    看好美妆赛道长期韧性,化妆品板块建议关注卡位高增长高景气赛道,纳入港股通,天花板尚远的胶原蛋白龙头企业巨子生物,其具有核心专利技术壁垒,线下渠道及新品增长曲线均有向上优化空间,线上增速强劲;建议关注品类品牌矩阵完善,推新速度快且方法论完备,多维度构建品牌壁垒的珀莱雅;关注股价回调幅度较大,股权激励落地,人事组织变革,新品AOXMED 线下渠道铺设有序推进的敏感肌护肤龙头贝泰妮;及22Q2 同期基数较低,重启超头直播,销售数据边际改善,聚焦专业化、高端化、体验化,持续优化运营模式,降本增效下盈利能力有望改善的上海家化;建议关注商业模式稀缺,连锁化率有望提升的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美丽与健康服务龙头美丽田园医疗健康;建议关注以玻尿酸为基本盘,医美业务产品管线清晰,研发加码布局合成生物学及胶原蛋白赛道的华熙生物;以及剥离地产,聚焦大健康拓展胶原蛋白业务,估值相对较低的鲁商发展。

    风险提示

    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新品推出不及预期;行业需求复苏低于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市公司治理风险;第三方数据统计口径差异风险;重要股东减持风险。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