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行业保险行业跟踪点评-分红险:行业健康发展的新起点
2023-08-08 13:38:35 | 来源: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2023-08-08 13:38:35 | 来源: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向分红险转型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建议均衡配置保险板块。从短期角度看,我们认为择时重于选股,建议结合中报、高频数据选择配置时机;从长期角度看,预计低负债成本公司具有阿尔法优势,重点关注中国平安AH、友邦保险和中国财险/中国人保AH。
(资料图)
事件:7 月31 日后,随着3.5%预定利率产品下架,市场正在陆续推出分红险。
从传统险走向分红险是大趋势。
高客为主的类固收需求潜力巨大,预计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虽然监管下调了增额终身寿等传统寿险的预定利率,但市场上以高客为主的类固收资产配置需求没有消失,相反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风险资产回报下降、利率走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类固收资产的供需错配更加严重。除了存量资产再配置需求,还有每年M2 约等于名义GDP 增速的新增财富配置需求,我们预计类固收产品的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分红险为主的类固收产品将成为市场主力,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寿险产品具有多功能属性,在资金端体现为保本保底、多种理财和保障功能,在资产端体现为多品种跨周期投资。因此,寿险产品具有因时而变、推陈出新、满足市场需求的灵活性。1999 年中国大幅降息后到2013 年放开预定利率的十四年时间,分红险一跃成为保险主流产品,也是金融市场主要的类固收产品之一。我们判断,2023 年起,随着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利率走低后,分红险将重新成为主流保险产品,未来也将是财富管理市场上主流的类固收产品。
我们预计分红险有望带动寿险行业维持较快增速,带动寿险资产长期持续增长。
根据各公司公布的产品资料,目前主流的分红险保底利率2%-2.5%,整体分红利率在3.5%-4.5%区间,在低风险金融产品中具有收益率优势。从短期看,保险公司可以继续配置中长期国债和地方政府债(20、30 年期品种收益率在3%左右,考虑免税因素回报率在4%左右)、高股息蓝筹股、基础设施相关的另类资产等资产,满足收益率要求;从长期看,即使投资收益率逐步下降,保险公司也可以继续发挥长期资金优势,通过跨周期多品种配置,在资金池滚动运作下,保持分红利率相对于低风险金融产品的相对优势。因此,我们认为以分红险为主的寿险新单保费、新业务价值中长期增速有望维持快于M2 增速,从未来5-10 年角度看,预计寿险行业资产仍然有翻倍空间。
分红险将带来健康的保险商业模式。
传统险为主的商业模式存在和客户利益博弈的弊端,难以健康发展。2013 年监管上调预定利率上限至4.025%,最近十年保险市场主流产品均是保证利率3.5%-4.0%为主的传统产品。过去十年积累的相对较高预定利率的产品,伴随着低利率时代来临,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已经出现利差大幅收窄甚至亏损,经营压力极大。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传统型储蓄险只能短暂满足高利率阶段的市场需求,无法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比如1999 年降息之后,中国大部分保险公司直接陷入利差损和资不抵债风险。同时,日本90 年代保险公司大量破产,根源上也是早期积累了太多高负债成本的保单。传统险本质上是保险公司和客户对于利率的对赌,如果步入持续利率上行周期,客户利益受损,销售难度加大;如果步入持续的降息周期,则股东利益受损,保险公司无法持续经营。同时,传统险由于固定利率和刚兑,也弱化了渠道方的销售能力要求,渠道方的竞争演变为纯粹手续费竞争。因此,我们认为监管应该继续降低预定利率,促使行业加速回归分红险为主的业务模式,避免短期过度炒作。
分红险可以实现客户、股东和渠道的利益共赢,商业模式健康可持续。从客户利益角度看,分红险提供保本保底收益,客户承担的风险很小,如果迎来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客户也可以通过浮动收益分享利益。从股东角度看,利差仍然是主要利润来源,但利差是来自于浮动收益部分的分成,短期的投资波动由资产负债表联动吸收,努力做好长期投资回报是实现超额回报的重要来源,需要公司全力从长期投资角度提高资产配置能力;从渠道的角度来看,分红险要求渠道方对预期收益率给予合理的演示,并揭示清晰的保证利益和非保证利益,销售专业性和适当性管理要求较高,真正有专业能力的渠道才能胜出。因此,我们认为,分红险有望实现客户、股东和渠道方的利益共赢,商业模式健康可持续。从股东角度看,分红险盈利能力比较稳定,如果要提高利润率,要么就是努力提高长期投资能力,要么就是做好增值服务、带动高价值率的保障型产品销售,获取利差之外的死差、疾病差等贡献。
分红险时代的投资逻辑:底限明确,兼具阿尔法和贝塔。
分红险具有清晰的盈利底限。从商业模式上看,只要保险资产投资收益率不持续低于保底利率,分红险就不会出现利差损风险。目前国债利率显著高于分红险保底利率2%-2.5%,保险公司存量资产净投资收率总体上仍然在4%-5%区间,资产久期普遍在8-10 年左右。从会计规则看,保险公司2023 年同时执行9 号准则和17 号准则。对分红险而言,由于采用浮动收费法计量,资产端的波动会被合同服务边际吸收后逐期释放,也就意味着分红险利润直接来自合同服务边际的摊销,利润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从投资角度看,在9 号准则之后,针对比较波动的权益资产,保险公司倾向于加强配置高息蓝筹股,股息部分就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分红险的高收益资产部分的配置需求。
分红险阿尔法主要来自持续的需求和利润率。如果分红险长期投资收益率为4.5%,保底利率为2.5%,超额回报为2.0%,股东和客户按照3/7 分成看,预计股东部分利益为0.6%,客户部分利益为3.9%。股东部分0.6%收益率不是很高,但从商业模式、会计规则角度看,具有较长期较高的确定性。从客户角度看,保底利率2.5%,整体分红利率3.9%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够满足类固收市场供需缺口需要,因此增长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因此,我们认为分红险阿尔法主要来自需求的持续释放和利润率的较高确定性。此外,对于具有良好渠道能力的公司来说,通过分红险销售满足客户理财需求的前提下,有望带动疾病、死亡等保障产品的销售,综合看保单仍然有可能实现比较可观的利润率。
分红险贝塔主要来自股市牛市等资产端机遇。分红险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有望在低利率阶段持续积累较大的低成本负债。2005-2007 年保险公司普遍获得较好的利润,一方面是赶上了比较好的加息周期和股票牛市,但另一方面是在这之前几年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分红险。2023 年虽然刚刚开始转向分红险,但我们预计未来三年有望重新积累相对可观的分红险负债,尤其是银保相关业务有望取得更快的发展速度,一旦将来中国经济恢复较强增长动能、利率步入上行周期、或者股票牛市,仍然有望为保险股创造比较强的贝塔行情。
风险因素:渠道适应分红险销售需要时间,短期销售数据低于预期;存量资产负债表面临低利率和市场风险挑战,盈利能力下降。
投资策略:行业处于健康发展时代,向分红险转型是标志性事件,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向分红险转型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建议均衡配置保险板块。我们认为,市场上类固收产品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以分红险为代表的寿险产品将成为市场主力,寿险行业中长期内有望保持快于M2 的增速。同时,分红险将改变传统险商业模式的弊端,实现客户、股东和渠道方的利益共赢。从保险股角度看,分红险具有清晰的盈利底线,兼具阿尔法和贝塔属性。阿尔法主要来自持续的需求增长和较为确定的利润率,贝塔主要来自股票牛市的资产端机遇,建议均衡配置保险板块,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从短期角度看,我们认为择时重于选股,建议结合中报、高频数据选择配置时机;从长期角度看,预计低负债成本公司具有阿尔法优势,重点关注中国平安AH、友邦保险和中国财险/中国人保AH。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