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新资讯:金属新材料:电池回收长坡厚雪 千亿市场大幕渐启

    2023-05-09 17:14:36  |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动力电池回收需求,按照 5-8 年的动力电池服役年限估算,当前正处于动力电池退役潮的起点位置,电池回收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后周期产业开始进入发展加速期;电池回收不仅涉及环保、安全、经济性问题,白名单制或成为行业准入门槛,电池回收作为城市矿山也具有极强的资源属性,对于保障中国资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根据估算,动力电池行业在2030 年前后达到千亿规模市场空间,企业的回收渠道、技术、资质、规模将是行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


    (资料图)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从1到N 转变。201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16GWh,2021年开始翻倍增长,2022 年达295GWh,CAGR 超50%,按照5-8年的电池服役年限进行估算,动力电池回收作为新能源汽车后周期产业开始进入行业发展的加速期,预计2026 年前后动力电池报废量急剧增长,报废总量超过100GWh,2032 年之后则有望进入TWh 时代,2022 年至2035 年CAGR 达到33%,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保持长周期景气度。

    电池回收工艺路线清晰多样,经济性驱动下路径以拆解回收为主。废旧动力电池的两种主要处理方式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安全性更好、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的磷酸铁锂电池退役之后适合梯次利用,有价金属含量高、不适宜储能应用的三元电池适合拆解回收。正极是最主要的回收对象,资源回收工艺相对成熟,国内以湿法或火法-湿法联合工艺为主,回收其中锂钴镍锰等金属元素。锂钴镍均属于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极高的品种,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属于城市矿山开发,对于突破能源金属锢桎,保障国内资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再生资源是城市矿山,保障国内资源供给,低碳足迹溢价产业链。

    废旧电池含有多种可回收的金属资源,其中锂、镍、钴等资源国内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资源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废旧电池的回收开拓城市矿山,对于突破能源金属的资源锢桎、保障国内资源供应具有战略意义。另外,再生材料有助于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符合产业链ESG 发展方向,苹果、特斯拉等行业巨头越来越重视再生资源利用,再生类金属在产业认证中或成为“加分项”,电池回收金属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相较矿山资源具有一定产业溢价。

    商业前景广阔,千亿市场大幕就此拉开。不计新废料,在仅考虑应用后退役的旧电池回收的情况下,2035 年电池回收行业将回收锂金属15.1 万吨、钴金属22.3 万吨、镍金属52.7 万吨,超过当前电池行业对上述金属的需求量,将对国内能源金属保障率有极大提升,以当期最为紧张的锂估算,2035 年废旧电池行业回收得到的锂可以供超千万辆新能源汽车使用(假设单车用锂量不变)。在中性价格预测下,2030 年废旧电池回收市场具备千亿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带来市场空间超700 亿元。

    渠道、技术、资质、规模是回收企业核心竞争力,回收渠道直接决定商业模式,白名单制或成为行业准入门槛。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参与者众多,包括电池生产商、汽车整车生产商、消费者、电池回收渠道、电池拆解/回收企业等,产业链内部深化合作,各环节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向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延伸。上述要素中,回收渠道是核心,直接决定商业模式,技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源泉和经济性保障,资质(白名单)未来或成为行业准入条件之一,是行业门槛,或成为牌照业务,随着产业的规范发展,白名单企业或长期受益。同时当前行业格局分散,规模优势或是未来行业洗牌中胜出的关键之一。

    投资建议:推荐具有渠道、技术、资质、规模优势的再生资源公司,如格林美、天奇股份等;建议关注产业链协同、构建闭环产业链的电池回收及电池材料企如华友钴业、赣锋锂业、腾远钴业等;另外关注切入电池回收赛道,快速布局的第三方回收企业。

    风险提示:1、电池回收规模体量主要取决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若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不及预期将导致未来动力电池退役量低于预期,市场规模存在不及预期可能;2、电池回收主要是回收其中锂、钴、镍等金属元素,若锂、钴、镍等金属价格大幅下滑,电池回收价值量将下降;3、电池回收存在一定时间周期,若期间锂、钴、镍等金属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导致回收环节收益下降;4、电池回收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产业政策的引导,若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产业发展速度低于预期。

    关键词:

    上一篇:“信用+”月报(2023年5月):中央企业债券新规提升属性溢价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