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贝泰妮(300957)2022年报点评:Q4业绩承压 股权激励显发展信心

    2023-03-30 14:26:58  |  来源: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编辑:  |  

    事项:

    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50.14 亿元(+24.6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82%至10.51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9.51 亿元(+17%)。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政府补助+理财收益。eps(基本)=2.48 元/股。2022 年销售费用+21.84%至20.48亿元,销售费用率40.84%,-0.94 pct;管理费用+39.73%至3.43 亿元,管理费用率6.84%,+0.74 pct;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4.96%至2.55 亿元,研发费用率5.08%,+2.27 pct;财务费用-0.14 亿元,财务费用率-0.29%,维持稳定。

    单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93%至21.18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7%至5.34 亿元。单季度销售费用率下滑3.28 pct 至33.53%,管理费用率增长1.3 pct至6.63%,研发费用率增长3.71 pct 至6.05%,财务费用率-0.15%。


    (相关资料图)

    评论:

    Q4 业绩有一定承压。公司持续深耕品牌建设、延拓品牌(baby 品牌收入1 亿元,aoxmed 成功上市)及产品(2022 年推出各类产品75 款)、加强研发、提高数字化供应链能力,在快节奏、快转变的美妆赛道中保持强定力更显不易。

    2022 年公司主营收入50 亿元,同比增长24.70%;单Q4 收入+10.93%为21.18亿元,占比42.24%(-5.25pct),归母净利润+5.17%。2022 年Q4 舆情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旺季销售。在2023 年公司战略中,薇诺娜品牌将持续聚焦敏感肌产品的开发,把核心需求做透,持续打磨,重点发力核心系列,积极投身内容电商、兴趣电商;baby 系列从大单品“舒润霜”发力,推动其他产品成长,并积极开拓线下渠道;aoxmed 品牌积极丰富产品线,线下和线上分别以“专研”、“美妍”展开业务。以中国皮肤疾病大数据为研究基础,通过顶级医研结合+AI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主研发,独创整合性精准治痘解决方案的专业祛痘品牌“贝芙汀(Beforteen)”的系列产品,也将于 2023 年首发问世。

    线下分销占比提升。2022 年公司线上自营收入占比63.17%,基本与上年63.19%持平,线上分销占比从19.15%→17.42%,而线下分销占比从17.62%提升至19.17%。线上整体占比略有下降1.75pct 至80.59%,依然为销售基本盘,但线下分销业务增速快于整体,销售占比提升1.55pct,在线下整体受影响更大的2022 年表现优秀。线上阿里、抖音贡献主要销售增量:阿里、抖音、京东、唯品、薇诺娜专柜服务平台收入分别同比+13.3%(20.60 亿元)、+86.2%(4.29 亿元)、+36.2%、+1.6%、+21.6%(4.62 亿元)。拓展线下渠道,抓取线下红利也是公司2023 年的战略之一,baby 品牌也将重点试点线下母婴连锁。

    2023 年公司还将加强线下学术推广,夯实专业基础。

    2022 年薇诺娜主品牌收入48.85 亿元,baby 品牌收入1.01 亿元,其他品牌0.11亿 元。“舒敏保湿特护霜”产品蝉联天猫“双 11”舒敏类面霜 TOP1;清透防晒乳系列产品布局多使用场景,代言人的官宣和线下硬广加持实现防晒系列产品声量、销量双赢。年度黑马“冻干面膜”系列产品销售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并持续强化其高端定位,稳住了冻干面膜赛道第一单品的地位。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公司拟以62.10 元/股的价格向周薇、王龙、张梅等298 名核心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635.40 万股,约占当前总股本的1.50%,业绩考核以2022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为基准,2023-2025 年收入、业绩同步增长28%、61.28%和100%,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8%、26%和24%。

    投资建议:2022Q4 舆情影响及人员调整、磨合及过渡预计需要一定时间调整,但公司也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结合2023 年经济情况、美妆行业状况及渠道变化,我们调整2023-2024 年业绩预测至13.6、17.0 亿元(此前预测为15.1 和18.3 亿元),新增2025 年预测为21.0 亿元(该等预测均含非经常性损益)。结合目前市场环境、同行业可比公司估值及公司解禁情况,我们给予2023 年45xPE,略下调目标价至145 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受影响、消费流量迁移未能及时应对、行业竞争加剧、获客成本急剧提升、新品牌/品类拓展不力等。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