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息!景业智能(688290)公司深度报告: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先企业 多点研发打开市场空间
2023-01-11 17:23:01 | 来源: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2023-01-11 17:23:01 | 来源: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编辑: |
(资料图片)
智能制造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我国机器人市场增速位列全球领先水平:智能装备制造涵盖多样化业务,能够进行精准度优秀的高强度工作,减轻制造过程中对人力劳动的依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7 年至2021 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由1.27万亿增至2.42 万亿元,CAGR 为17.49%,历年增速表现较为平稳。2022年11 月2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提到,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规模接近3 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3.97%。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中国在2021 年全球机器人密度水平中已经名列前茅,首次超过了美国,位列全球第5。在制造业中,相对于工人数量,运行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了每万名员工322 台。IFR 提到,到目前为止,我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年安装量处于最高水平,自2016 年以来,每年都拥有最大的机器人运营库存。结合公司业务,为了长远发展,公司新增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2.42 亿元,建设面积约72,808.00 平方米。该项目于2022 年下半年启动建设。目前所有募投项目均预计在2024 年投入使用,对公司进一步聚焦主营业务、提升生产力、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提供助力。
核能发电契合我国低碳转型进程需求,装机量稳定增长:在我国经济建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各个行业的用电量与日俱增,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既无法完全满足我国的用电需要,也不符合现代发展的绿色潮流,核电技术成为我国发展的优选项。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国内核电在运机组54 台,在建机组23 台。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我国大陆地区在建核电机组数为23 台,在建装机容量约为18741MWe,在建机组数保持全球领先,在运及在建核电机组均位于我国沿海省份。在建机组中有一大半采用三代核电技术,霞浦和石岛湾核电站采用四代核电技术,石岛湾1 号反应堆已于2021 年12 月20 日首次并网成功。截至2022年10 月,我国核电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28 万千瓦。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数据,2017 年至2021 年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由3581 万千瓦增至5329 万千瓦,CAGR 为10.45%;核电发电量由2481亿千瓦时增至4075 亿千瓦时,CAGR 为13.21%。整体来看我国核电历年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中,自2019 年来增长速度相对于之前略有下降。
乏燃料后处理为核燃料循环关键环节,市场空间广阔:核燃料循环产业包括天然铀勘查、采冶、铀转化、铀浓缩、燃料元件、乏燃料贮存、运输、处理处置等环节,是核能发展的重要物质与技术基础。其中,乏燃料后处理是整个核燃料循环产业链中关键的环节。长期以来,我国都属于贫铀国。
世界核协会数据显示,我国铀年产量一直处于远低于年需求量的情形中。
到2021 年, 年需求量已达到年产量的5.07 倍。基于我国铀矿开采不易、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大力发展核燃料循环处理对于我国铀资源利用率提升、制备钚铀混合燃料用于热堆、快堆,提升铀钚等资源战略储备、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乏燃料通常是由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产生。
随着我国核电厂运行规模的扩大,乏燃料产生量不断增加。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提到,2020 年我国乏燃料产生量为1298 吨,同比增长26.26%;累积量达到8718 吨,同比增长17.48%。到2030 年,预计当年乏燃料将产生2637 吨,累计达到28285 吨,拟合年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35%以及12.49%。目前我国仅具备乏燃料闭式处理50 吨/年的试验产能,首个大型商用200 吨/年的闭式处理厂尚在建设中,有相当大空缺的市场空间可供发掘。
公司为核工业产品领域领先企业,逐步向非核领域探索:公司核工业产品主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以及核工业智能装备。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多用于乏燃料处理流程中后期的化工车间及尾段车间,对化工放射性物料进行取样分样、以及完成对铀、钚的氧化物产物的封装。核工业智能装备可应用于首端车间、尾端车间等生产工序中的放射性物料(如乏燃料组件切割、溶解、过滤和调料后的产物)转运过程中。同时,公司自2016 年以来,开始针对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单机设备相关技术进行技术研发,至2019 年开始获得订单。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对模块化智能教学装备系统的研究,该系统针对智能生产线方向职业教育需要,模块化智能教育装备,可广泛应用于学生和技术工人的培训中。
投资建议:智能装备制造行业与核工业建设都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行业规模正处于稳定扩张阶段。公司主营产品为核工业智能装备与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在行业内产品缺少集中供应商的情况下,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同时公司正建造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生产基地,对未来提升产能、聚焦主营业务、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提供助益、持续发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2 年至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64/2.08 亿元,EPS 分别为1.88/2.65/3.36 元,对应PE 分别为38/27/21 倍。
风险提示:业务集中于核工业领域及该领域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关联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