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关注货币政策报告释放的三大信号_世界球精选
2023-05-18 11:35:30 | 来源: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 编辑: |
2023-05-18 11:35:30 | 来源: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 编辑: |
(相关资料图)
2023 年5 月15 日,央行发布《2023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仍面临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将坚持精准有力的总体基调,大幅收紧或放松的可能性均较低。从信贷来看,后续将更加注重“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调整或是重点,将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政策激励等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此外,防风险也将是央行后续工作重点,或通过加强维护金融稳定制度机制建设、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等防范中小银行金融风险。
信号一:通胀水平处于温和区间,经济边际修复但仍面临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货币政策将坚持精准有力此次《报告》认为我国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仍面临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等问题。从数据看,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4.5%,较上年四季度回升1.6 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过去三年同期的复合增速;4 月制造业PMI 为49.2%,较前值回落2.7 个百分点,回落至景气线之下,经济修复压力仍存,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可能性较低,仍将为实体经济回暖提供适宜的金融环境。同时,《报告》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持续整体好转,考虑到3 月全面降准落地支持经济恢复,二季度或是政策效果观察期,叠加基数效应下二季度经济增速或是全年高点,后续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必要性有所减弱。从通胀看,4 月CPI 同比上涨 0.1%,较前值回落0.6 个百分点,为2021 年3 月以来低点;PPI 同比下降3.6%,降幅较前值扩大1.1 个百分点,为2020 年6 月以来低点,近期数据持续走弱引发市场通缩担忧情绪,此次《报告》着重强调“我国通胀水平处于温和区间”,且“没有出现通缩”,认为本轮通胀水平回落主要源于供给偏强但需求复苏偏慢以及基数效应影响,后续伴随政策效果显现,供需缺口有望逐步收窄,下半年CPI 中枢有望边际抬升,在此背景下,由于通胀水平较低而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也不大,但不排除此前政策效果不达预期、实体融资需求不振等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后续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精准有力的总体基调,并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运行稳步向好。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四季度报告相比,此次《报告》新增“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表述,同时在专栏中阐述利率调控思路,认为宏观意义的利率水平应与自然利率基本匹配,对于全球经济超预期冲击较多、经济及政策效果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央行对利率调控采取“缩减原则”,即决策时相对审慎,留出一定的回旋余地。我们认为,为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后续央行对于利率的调控或更为谨慎,若未发生较大冲击事件,大幅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性较低。
信号二:信贷或更加注重结构调整,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政策激励等支持重点领域
与去年四季度报告相比,此次《报告》新增“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表述,预计后续信贷投放节奏将有所放缓,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持续引导资金投向重点领域。从数据看,受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及基建等配套融资落地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社融保持高增态势,新增社融达14.52 万亿元,同比多增2.47 万亿元、环比多增10.32 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较去年底增长0.4 个百分点。在一季度信贷投放过快、近期持续强调节奏平稳的背景下,预计后续信贷总体投放节奏或有所放缓, 4 月新增社融1.22 万亿,同比多增2873 万亿,显著低于近三年同期1.96 万亿的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总体投放节奏有所放缓,后续信贷或更加注重结构调控,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一方面,将继续注重结构性工具的使用,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运用好实施期内的阶段性工具,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与去年四季度报告相比,本次《报告》提及800 亿元额度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以及1000 亿元额度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预计后续两项结构工具将加快使用,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此次《报告》新增“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表述,后续或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引导商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行业或项目的支持力度。
信号三: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进一步加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与去年四季度报告相比,此次《报告》新增“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表述,或更多针对近期硅谷银行倒闭、美欧银行业压力骤升等情况提出风险防范。在美联储持续加息背景下,部分中小、初创企业现金流趋紧,或大规模取现补充公司流动性,而硅谷银行负债端客户群体相对集中,存款大幅下降以及资产端价格持续下跌是导致其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硅谷银行破产后,其风险逐步蔓延至部分美欧中小金融机构,美欧银行业压力大幅攀升。考虑到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且对硅谷银行等风险敞口相对较小,受海外银行业风险影响影响相对有限。但同时,我国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同样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管理较不完善等现象,经营风险远高于大型银行,仍需进一步防范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或可继续通过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加大中小银行永续债的政策支持力度等补充商业银行资本。此外,根据《报告》表述,后续央行也将通过以下方式加强维护金融稳定制度机制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继续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通过要求投保机构及时采取补充资本、控制资产增长、控制重大交易授信、降低杠杆率等措施化解风险,更好地保护存款人权益;二是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通过金融机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存款保险基金等各方资源投入,在必要时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三是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审慎稳健经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