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作风建设 坚持反腐倡廉】枫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2022-03-02 13:57:25 | 来源: | 编辑: |
2022-03-02 13:57:25 | 来源: | 编辑: |
在过去的近15年里,湖南省长沙市在医院治疗体系外,探索建立跨学科的社会组织——长沙心翼精神康复所(以下简称心翼康复所),通过搭建过渡缓冲的社区康复服务平台,对患者开展职业训练、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教育支持和社交就业服务,用更专业、更开放的方式助力他们重塑自信、回归家庭、融入生活。
如今,这家由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市九医院)主办的公益机构,更是成为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引擎。他们开展“驻家亲属社工培训计划”,增强家庭照护能力;他们输出自身经验,成功孵化81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让更多患者家庭拓宽了康复之路。
平等:把他们当成一样的人
“住院—回家—再次发病入院”,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精神康复领域被称为“旋转门”现象。“关爱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多样化、链条化的康复治疗手段。”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有关负责人说,医院治疗、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都不能缺,更要持续关注出院后的精神状态和实际需求。
为了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走出“旋转门”的困境,2007 年8 月,长沙市民政局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形式建立心翼康复所。这里模拟工作场景,没有病房、没有医生,患者不再是被治疗的病人,而是以会员身份出现,和职员(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与交流。
在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从事了13年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罗月红,主动请缨参与这项新工作,并成为该机构的主管,搭建起一个由医务工作者、社工、心理咨询师、爱心人士等组成的跨专业团队,她的工作和生活与精神障碍患者绑定得更为紧密。
康复会员老张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近日跟记者谈起在心翼康复所的情况时,就像在诉说着一段个人心灵史。2007年下半年出院时,主治医生建议他到心翼康复所去看看,他直接回了一句:“我不去,你是叫我去认识另一帮精神病人吗?”医生鼓励他说:“您真的可以去看看,他们或许不一样。”
带着去求证的心态,老张到了心翼康复所。“一进门,就发现不得了,大家朝气蓬勃,有说有笑,有的在学习,有的在工作。可我当时的表现不怎么样,看到罗主管时都不敢说话。但她一直在等我平静下来。”老张说,当时脑袋里直接蹦出了一个词——平等。多年后,他担任了心翼康复所面试考官,更是体会到了这个词的价值与分量。
罗月红说:“心翼康复所的价值感就是尊重每个会员的意愿,并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只有把自己放到患者的位置上去考量,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才能真正接纳我们。”
提升: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精神障碍患者也不例外。为了让他们放下内心的不安,重拾生活信心,心翼康复所推行个性化、阶梯式康复服务,在行动中告诉每一位会员,不要忘记自己是社会的人,未来也要在社会生活中疗愈自己。
第一次走进这里时,热情专业的职员、温馨的场所布置,感染了患有幻听和妄想症的小胜。在职员和其他康复会员的帮助下,小胜加入了心翼康复所的行政就业部,专门负责物品领取登记和物品盘存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主动到健康生活部帮厨,学会了切菜、炒菜等技能。他说,在这里不仅知道了做事情要分轻重缓急,还认识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现在,小胜不仅自告奋勇当起了心翼康复所周会和月会的主持人,还在家里主动为父母做起了饭菜。
“这里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鼓励我们大胆尝试,让我们找到自信。”小游等15个康复会员喜欢画画,他们说自己是“原生画家”。心翼康复所专门安排了一间画室,供他们学习、展示作品。小游还建了一个交流群,开展每天一画主题活动,互相激励,不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会员小琛患有精神分裂症,来心翼康复所不到两个月。看到大家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他就一边适应环境,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今年春节后,他找到健康生活部的邹宜容说:“我很认可你,我觉得你这个部门的工作做得不错,我想到这个部门工作,为大家服务。”入职心翼康复所不到9个月的邹宜容为此开心了好一阵。“康复会员主动选择和我一起工作,代表他接纳了我,是对我工作的认可。”邹宜容说。
为更好地帮助会员,除了工作场景模拟、心理疏导外,心翼康复所还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根据会员真实需求,用科学的康复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提高会员的生活、社交、教育和职业能力。截至目前,心翼康复所已发展会员近800名,成功帮助会员实现过渡就业153人次,辅助就业69人次,独立就业278人次,小组就业163人次。
增效:为他们的家属亲人赋能
“我之唯一目的,为病人家庭谋幸福。”罗月红说,将学医时第一课上的那句誓言践行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这个领域,她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与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并肩携手跨越“障碍”,尤其是减轻家庭照料康复过渡期患者的负担,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2019年,为破解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重、能力弱、资源少的难题,心翼康复所推出驻家亲属社工计划,通过采取“亲情+社工”的介护方式,让社工引导家属,家属成为社工,增强家属照护能力;通过设计精神疾病照护课程,开展家属培训20场次,服务3000余人次,让家庭成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和资源。
“和身体会生病一样,精神障碍就是精神心理上生了病,只要我们不放弃,患病的家人就有康复的希望。”一位家属对记者说,“通过定期参加心翼康复所的专题讲座、户外联谊等活动,不仅使我们快速有效地掌握了精神卫生护理知识,还学会了倾听、共情、沟通、包容,激励我们乐观面对、勇敢前行。”
为了弥补精神障碍群体与社区服务能力之间的鸿沟,近年来,长沙市还以心翼康复所为示范蓝本,在全市建立14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直接服务1800个家庭。同时,心翼康复所还为“湖南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孵化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在全省孵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81个,已直接为2.1万康复会员开展了服务。近日,心翼康复所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离开心翼康复所时,康复会员自己动手做出的午餐飘香四溢,开朗的会员小玲哼着心翼康复所的主题歌《我们携手》往餐厅里走,“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希望,让我看到你的微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我们依然享受阳光;我们互相真诚的协作,共同面对困难与烦恼,我们互为良师益友,一起创造成功与欢乐……”画室里的小峰正为新创作的山水画起名,画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他对记者说:“就叫《春天》吧。春天,充满希望;未来,更有希望。”
来源:中国社会报